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那父母是把眼皮、脸型这些性状直接传递给我们,还是将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传递给我们呢?是的,在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来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那基因又是如何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相关内容。
新授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基因是什么?它存在于哪里,它和遗传物质 DNA 与染色体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并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解决刚才的问题,并尝试用关系图表示三者的位置关系。
四组:基因存在于 DNA 分子上,它是 DNA 分子上有遗传功能的片段。而 DNA 和它所携带的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染色体上,和蛋白质共同构成染色体。
概括得很精准。是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我们看 DNA 分子的片段图,DNA 分子中有许多有遗传效应的基因片段,而通常情况下一个 DNA 分子螺旋变粗与蛋白质一起构成染色体。科学家经整理后得到了人体内的染色体排序图,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生:人体内有 23 对 46 条染色体,而且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彼此间形态大小相似。观察很仔细,其实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和 DNA 分子也是成对存在的。而且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像人的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有 46 个 DNA,和数万对基因,它们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
那它们又是如何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呢?让我们回到生命的起源。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大量的精子都奔向了卵细胞,而通过一番角逐正常情况下只有一个精子能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孕育出新的生命。显然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以人为例,如果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一样都有 23 对染色体,那它们结合形成受精卵便有 46 对染色体,如果是这样那后果便不堪设想,因为如果人体内一条染色体增加便会患上严重的疾病,像 21 三体综合征。那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桥梁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31 页的相关知识,看科学家对马蛔虫的研究中有什么发现,并完成 32 页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解,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有问题的地方小组讨论。
二组:比利时的比耐登研究体内仅有 2 对染色体的马蛔虫,发现它们的精子和卵细胞中仅有两条染色体,而且是每对染色体里的一条,而形成的受精卵又恢复到两对染色体。在对大量生物的观察研究基础上,科学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而且是每对染色体中仅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总结概括非常到位,请坐。
那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填写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从父方和母方体细胞中选取一对染色体,用 A、a 分别表示位于其上的一对基因,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这一对基因都只有一个能随染色体进入到精子或卵细胞,最后经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染色体又成对存在。这便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维持形态和数目恒定的秘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基因、DNA 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也明白了基因是如何经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的。同学们对今天所学知识掌握如何,我们通过大屏幕上几道题来检测一下。
通过反馈同学们对今天所学知识掌握非常扎实,课下老师希望大家利用今天所学知识,用一些废旧物品尝试做一做染色体模型,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展评,今天就到这里,下课。
-
上一篇
初中生物《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逐字稿 -
下一篇
初中生物《激素调节》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