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友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这两个人便是庄子和惠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二、读
相信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对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下面请看大屏幕,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一遍。明确了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同学们都读完了,哪位同学来读一下呢?
好,后排这位同学,请你来读,嗯,你读的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嗯,非常好请坐。
同学们,文言文的朗读不仅需要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还要读出韵味。下面请听老师来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老师读完了,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再读课文。 嗯,同学们读得韵味十足。
三、文言文的学习不但要多读,还要疏通词句。下面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参照课文注释,边读边圈点勾画疏通词句,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有不理解的找出来,全班一起解决。
哦,你有疑问,他不明白“安知鱼之乐”这句话的意思。好你来帮他→“安”是疑问代词,表示怎么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你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嗯,理解的非常准确,请坐。
其他同学还有疑问吗?嗯,看来同学们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
四、疏通完词句,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好,看同学们都读完了,中间这位同学请你来说→嗯,你概括的既简洁又全面,请坐。
正如这位同学所说,这篇文章写了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针对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这一话题展开辩论的故事。
五、局部探究
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继续思考→惠子与庄子各自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嗯,看同学们刚才交流的非常热烈,哪个小组代表起来分享一下?
1组代表最积极,请你来说→他们组分析的是惠子的观点。他说,首先惠子针对庄子“是鱼之乐”的观点提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说庄子不是鱼,所以不知道鱼的快乐。而后面对对方的论辩又提出了“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这里的“固”表本来,“全”表肯定,体现出惠子的胸有成竹。
恩,你分析的可真透彻,那请你来读一读,注意读出惠子的坚定,非常好,请坐。
3组代表有话要说,请你来说,他们组分析的是庄子的观点。他说,庄子从“鲦鱼出游从容”,得出了“是鱼之乐”的观点,将自己愉悦的心情移情到鱼的身上。而面对惠子的询问,庄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巧辩,将话题推给惠子。
恩,你分析的也很准确,请坐。是啊同学们,庄子自己内心快乐所以说鱼也是快乐的。这可真是像王国维所说那样: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呀。
哦,你还想补充,他说,庄子最后以“请循其本”返回争论的起始,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最后他又以“我知之濠上也”答非所问,幽默巧妙地结束了论辩,体现出庄子高超的论辩能力。 嗯,分析的有理有据,请坐。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庄子与惠子两个人的观点,那么他们的观点为什么会不同呢?
靠窗的这位同学,他说啊,因为惠子与庄子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惠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逻辑分析。而庄子则是从情感的角度进行分析,追求自由从容的处世态度。
嗯,说的真不错,请坐。
同学们,庄子与惠子都为我们展示了高超的论辩艺术,让人为之惊叹,也让我们明白了考虑事情应从多个角度出发的道理。本文语言精练而内涵丰富,请同学们熟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同学们,当面对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时我们又该如何做呢?请同学们对此在小组内交流。嗯,看同学们交流的非常热烈,课下请将你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
同学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用心去感悟生活,多角度看待问题,做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
-
上一篇
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逐字稿 -
下一篇
初中语文《智取生辰纲》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