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面试逐字稿 高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正文内容

高中语文《窦娥冤》逐字稿

zhuzigao 2025-02-07 10:02:12 高中语文面试逐字稿 0

课堂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部戏剧,它以社会与生命的双重悲剧震撼人心;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个女性,她以善良和美好的品格感染读者。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了给人看。”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名作《窦娥冤》,一起认识窦娥。

上节课已经对故事脉络进行了分析。相信大家对窦娥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了,请大家跳读课文,说一说窦娥是怎样的一位女子?

这位同学你来说,你认为窦娥是一个善良的女子。概括得非常准确,请坐。这一点从剧本中可以看出。第一折中窦娥的婆婆出门讨债,许久没有回来,于是她为婆婆担心:“婆婆索钱去了,怎生这早晚不见回来?” 后来在审讯窦娥的时候,窦娥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但是一旦昏官要对她的婆婆施刑逼供,她怕婆婆挨打受罪,情愿认了死罪。

还有第三折中窦娥赴刑场时怕她的婆婆看见了自己这副模样心里难受,不走前街而绕道走后街也可以看出窦娥的善良性格:“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窦娥在自己性命尚且不保的前提下,还想着不让自己的婆婆着急生气,这样的思想也体现了她心里亲人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的善良精神。

窦娥行事有原则。这一点可以从她无论如何也不嫁张驴儿的事情中看出。同时,她批评婆婆不应该答应张驴儿父子到家中来也可以体现出她有原则的精神。窦娥的言语清楚地体现出了她有原则的性格特点:“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婿。”“想他家与咱家有甚的亲和戚?怎不记旧日夫妻情意,也曾有百纵千随?婆婆也,你莫不为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因此上把旧恩情全不比新知契。则待要百年同墓穴,那里肯千里送寒衣。” 窦娥的这些言语清楚地体现了她做事凭原则的性格特点。

她并不是一个死板的女子,她也有多愁善感的一面,这点在第一折中窦娥出场时就有体现。“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地久天长难过遣,旧愁新怅几时休?则这业艰苦,双眉皱,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似这等忧愁,不知几时是了也呵!” 当然,窦娥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和她的悲惨命运是分不开的,因为命运坎坷,窦娥才会有这样对忧愁和烦恼的叹息。

坚韧也是窦娥性格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才会断然拒绝张驴儿死缠烂打的追求;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才会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才会在临死前发下三桩誓言以证明自己的冤屈;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才会苦苦在楚州守候多年等待沉冤昭雪。体现窦娥坚韧性格的代表语言有,面对张驴儿的嬉皮笑脸断然骂道:“兀那厮,靠后!” 张驴儿毒死自己父亲之后诬赖窦娥,妄想逼她成婚,威胁道:“叫我三声亲亲的丈夫,我便饶了她”,窦娥回答:“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 还有她在受严刑拷打时尽管已经是 “是谁人唱叫扬疾,不由我不魄散飞。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打的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 她仍然没有招供低头。窦娥在临刑前发誓言的时候,也体现了其坚韧的性格,窦娥在楚州地方苦苦守候三年等待沉冤昭雪,也可以看出她坚韧的性格。

窦娥性格最突出的特点,也是作者关汉卿强调的特点,还应该是她勇于反抗封建势力的性格特点。这点在剧本中有突出体现,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是她在刑场时的一系列道白和唱腔,尤其是三桩誓愿,突出地表现了窦娥感天动地的沉冤和她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既是被压迫者负屈含冤的痛苦呼喊,也是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和抗议。尤其是 “滚绣球” 的那一段唱腔,表面上指责天地,实际上表现了窦娥敢于控诉黑暗封建势力的勇于反抗斗争的精神。还有在窦天章审案的过程中,窦娥勇于当面对质,也表现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

当然,正如每部封建社会的进步作品都有瑕疵一样,窦娥的性格中还是有和封建社会妥协的特点,那就是屈从于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这点可以在她誓死不嫁张驴儿和跟她父亲窦天章的对话中得以体现:“遇时辰我替你忧,拜家堂我替你愁;梳着个霜雪般白髻,怎将这云霞般锦帕兜?怪不的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好马不备双鞍,烈女不更二夫,我至死不与你做媳妇,我请愿和你见官去。” 除此之外,窦娥的三桩誓愿中的最后一个誓愿也体现了她略为狭隘的一面,即为了个人恩怨就立誓让楚州地方三年大旱,没有为当地百姓考虑后果。

总体来讲,《窦娥冤》这部作品通过塑造窦娥这样一个善良、有原则、多愁善感、坚韧、聪明有心计和勇于反抗封建势力的女子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在封建制度下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与抗议,是中国文学史上永远璀璨夺目的瑰宝。

小组讨论:窦娥冤屈的社会背景原因

一、当时的社会制度,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

二、窦娥自身的因素,她迷信以守贞尽孝修得美满来世,天命思想在其血液里循环,这些都是她泯灭自我、扭曲人性,甚至可以说是 “自取灭亡” 的历程。


微信二维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