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说一句话,大家听听,看有没有什么疑惑。"今天天气真好,是个布满阴云的晴天"。师∶哪位同学听出问题了?
师∶你积极踊跃,第一个举手,请你。
师∶嗯,你说布满阴云跟晴天是两码事,我的话前后矛盾了。
师∶你勇于纠正别人的错误,很棒,请坐 !
师∶同学说的没错,其实呢自相矛盾的事还有很多,在平时生活中就食见到。那"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寻根,一起走进课文《自相矛盾》。
二、初读
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谁来展示预习成果呢 ?
师∶你迫不及待地举手,请你。你说这个寓言是战国时期辩论家韩非子写的。
师∶作者了解了,还有吗 ?
师∶嗯,你还补充本文是文言文。"矛"是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则用于防守。
师∶预习功夫到位,要继续保持哟。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范读,你们边听边标记重点字词,并注意朗读节奏,特别要注意不同句式的语气。师∶好,老师开始了。
师∶现在老师读完了,谁敢于接受挑战来读读这篇文言文。
师∶你的眼神亮亮的,请你。师∶大家说,他读得怎么样?
师∶嗯,声音铿锵有力。
师∶老师听到有同学小声纠正,对,就是这个"弗"fu。其他同学读的时候也要注意。
师∶老师给大家5分钟,自由读读这篇文言文,字正腔圆,争取读出感情。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现在让我们一起齐读。
师∶嗯,字音正确,语句通顺。但是缺少了古文的味道。要注意适当的停顿,读出音停而意连的感觉哦。师∶我们再来试一试。
师∶嗯,这次就好很多,特别有气势。
三、析读
师∶文似看山不喜平,老师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 楚国人是怎么夸自己的盾和矛的 ?
师∶同学们渐渐端正了坐姿,看来都胸有成竹!师∶阳光组奋勇争先,你们先来。
师∶你们找的是楚人夸自己的盾的部分,也就是这个句子--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师∶"誉"什么意思 ? 嗯,夸耀。师∶"坚,莫"又代表什么?
师∶你联系语境知道"坚"表示坚硬,那莫呢 ?
师∶贴心的注释已告诉我们"陷"在这里表示穿透,再联系前面的"坚,代进去读读,"莫"是什么?
师∶反应真灵敏,就是∶不,没有。
师∶哦,你细心地发现这里面有两个"之",意思一样吗 ?
师∶你说不一样,前面一个代指他的盾,那后一个呢 ?
师∶你还要思考一下是么?没关系。靠窗的那位男生举手了,有请。
师∶嗯,他联系"父爱之舟"这一学过的课题,觉得"吾盾之坚"的"之"也表示"的"。
师∶你可真会学习,同学们也要灵活地学以致用哦。
师∶老师还要加大难度。除了这两处,本文还有一处"之",你能对比猜出它的用法吗 ?
师∶哦,你很快发现了这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结合语境,这个"之"又表示什么? 师∶没错,同样是助词"的"。
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替楚人夸夸他的盾吗 ?
师∶真聪明!还配了自信的笑容∶对啊,我的盾牌坚固的什么东西都刺不进去!
师∶听后,你们会用哪个词来形容这个盾牌 ? 师∶嗯,坚不可摧;哦,刀枪不入,水火不容。 师∶想象此时楚人夸赞自己盾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啊 ?
师∶大家各执一词,特别是荣耀组齐刷刷地摇头,请你们来说说理由吧。
师∶嗯,很是骄傲,自豪。
师∶那他又是怎么夸耀矛呢 ? 智慧组来说说。师∶哦,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师∶聪明的你,可以根据刚才分析文言句的方法,也用自己的话替楚人夸它的矛吗 ?
师∶是的,楚国人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锐利,任何东西都能被它穿破。
师∶声音很清晰,要是再洪亮一点,就更完美了!
师∶还有哪位爱表演的同学为我们展示,夸夸矛和盾呢。注意表现出"夸耀"的语气,表情动作如果能配合到位,那就再好不过!
师∶演得活灵活现!大家的掌声就是对你最好的肯定。
师∶同学们,楚人如此卖力夸赞,会有人买账吗 ?
师∶先锋组成员精神抖擞,快有请。
师∶你从下文"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发现有人对楚人提出了质疑。
师∶这句话你读懂了吗?"或曰"是什么?在《囊萤映雪》这篇文言文里我们了解了"以"的用法,在这里它是指 ?
师∶噢,通过翻工具书你明白了"或曰"即有的人说。"以"表示用,"以子之矛"就是用你的矛。
师∶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那这句话连起来就是 ?
师∶没错。有的人问∶用你的矛来攻击你的盾,结果会怎样。
师∶同学们,好好利用注释等工具,平时多积累,多思考,拿下文言翻译这个纸老虎就不在话下啦。师 ∶楚人对质疑又有何反应呢 ?
师∶嗯,其人弗能应也。你怎样理解的 ?师∶是呀,这个人不能回答了。
师∶楚人讲大话,围观便抛出质疑,故事严密,情节安排的如何呢?
师∶嗯,环环相扣。
师∶现在前后四人一组,一人扮演楚人,其余可选择演孩子,中年人等,把当时的场面再现出来吧!
师∶老师发现咱班同学个个都有表演家的潜力,为你们点个赞 !师∶你们认为,如果"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会有什么结果?
师∶角落的那位文静女孩,请你说吧。
师∶哦,她说如果矛戳穿了盾,就跟"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相矛盾。如果不能戳穿盾,也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相矛盾。
师∶思路清晰,且勇于表达想法,进步可真大!
四、品读
师∶《自相矛盾》有没有给你什么启发 ?
师∶是啊,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言行一致。因此楚人最终处于尴尬的境地,也应在情理之中。
五、小结作业
师∶阅读之旅进行到这儿,这节课我们不仅疏通了文言实词,虚词等相关知识,而且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不能说大话这一道理。课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这篇文言文改成现代文。师∶好,下课。
-
上一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逐字稿 -
下一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