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呢 ?
师∶第一排的这位女同学第一个举的手,就你吧。
师∶你说你最喜欢春天,因为可以到野外去放风筝。师 ∶靠窗的男同学手举得高高的,你也来说说看。
师∶你说喜欢冬天,可以去溜冰。师∶看来你是个体育健将。还有吗 ?
师∶你说你也喜欢冬天,可以打雪仗、堆雪人。
师∶同学们的生活真是缤纷多彩!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的孩子们都玩什么呢?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他们能找到什么有趣的活动呢 ?
师∶现在,我们走入课文《稚子弄冰》一探究竟。
二、初读
师∶说到题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
师∶你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请你来。
师∶没错,稚子就是指幼稚、天真的孩子,如同在座的各位同学这般。
师∶那对于我们的作者你又了解多少呢 ?
师∶杨万里,是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师∶还有补充吗 ? 同桌举手了。
师∶对,他还是"南宋四大家"之一,被誉为一代诗宗。
师∶看来大家都是有备而来,预习功课做得很充足。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老师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诗,边听边给你不认识的字词标上读音,同时,划分朗读节奏。好,老师开始了。
师∶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师∶老师读完了。接下来请大家齐读一遍这首诗。
师∶大家读得很投入,声音很洪亮,但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的朗读节奏不太准确,应该怎么读呢 ?
师∶没错,是"223"的节奏,按照这个节奏再读一遍,比比谁读得更有节奏感,同桌之间相互评价。
师 ∶同学们读的可真投入,摇头晃脑的活像一个个小诗人。
三、析读
师∶接下来我们跟着诗人的笔触,具体走进诗文,去看看古代孩童冬天
如何玩耍的!老师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古诗中孩子们都有哪些活动呢?一会儿,老师请小组代表进行分享。
师∶嗯,同学们已经整齐地坐好了,看来,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现在就来分享你们讨论的成果吧。
师∶ 第一小组的代表率先举手了,请你先来分享。
师∶嗯,你们认为有盆中取冰这项活动。从哪两句诗看出来的呢?
师∶原来是这一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师∶这里的"银钲"怎么理解呢 ?是银色的"钲"吗 ?
师∶我看到你摇了摇头,来说说你的理解吧。
师∶你说这是一种金属打击乐器,是指小孩把冰块穿上丝线当锣敲。师∶你理解得很到位,看来你预习得很不错。
师∶你们小组能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动作吗 ?师∶大家对于刚才的表演怎么看?
师∶老师听到大家都在称赞他们,是不是应该掌声鼓励一下这些小演员?
师∶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和刚才小演员们的表演,大家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
师∶老师已经听到很多人都说出来了,儿童玩耍的愉快场景。
师∶那大家发挥想象,想一想此时孩童们除了把冰盆当银钲敲,还会怎么玩耍呢?
师∶咱们的体育委员都迫不及待了,你来说吧。
师∶你说他们可能会像你们一样溜冰、 做冰灯、做冰雕、滑雪。
师∶ 你为大家展示了四种好玩的冬季运动,那你们在冬天还会有其他什么有趣的事吗 ? 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吧。
师∶我发现大家在分享的时候眉飞色舞,看来大家冬天的活动十分有趣呢 !
师∶下面老师请男女生比赛读一下这句诗,要读出儿童玩冰的乐趣。开始读吧。
师∶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的好呀 ?
师∶ 嗯,男生读得声音高昂,女生读得有感情。
师 ∶那古时孩子们还有哪些活动呢 ?
师∶第三小组的代表已经跃跃欲试了,你来说吧。
师∶你们小组认为他们还会敲打冰块,从"敲成玉磬穿林响"中总结的。
师∶你不仅找到了,还做好了总结,真是善于归纳的同学。师∶这里的"玉磐"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听听其他同学的看法。师∶后排那位男同学举手了,你来说吧。师∶你说是用玉制成的击打乐器。
师∶那你觉得此时孩子们的心情会如何呢?师∶会很快乐。
师∶那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出来的呢 ?师∶没错,"穿林响"。
师∶小孩玩冰的过程十分欢快,但是故事发生了转折,出了什么事呢?
师∶哦,"忽作玻璃碎地声",是冰盆被小孩敲碎了。
师∶如果是你心爱的玩具坏掉了,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师∶你说你会很生气,气这个玩具太不结实了。还有吗 ?师∶哦,你说会很着急,想再做一个新的。
师∶从大家分享的反应中,老师可以感受到你们富有天真浪漫的气息。
师∶那请大家跟着配乐再次齐读一遍,边读边想象稚子弄冰的画面。
四、品读
师∶这一次大家读得非常富有感情,老师都被你们的情绪感染了呢。谁再来说说看,从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师∶你说你读出了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
师 ∶嗯,你读出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师∶看来大家对这篇课文理解透彻了,对诗人的情感把握很准确。
五、小结作业
师∶好了,同学们,不知不觉到了下课的时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诗人了解了古时孩子们冬天的乐趣。在诗人的笔下,无忧无虑的孩童弄冰的场景跃然纸上,让我们切身的感受到了诗人对稚子的喜爱之情。
师∶课后就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加上你的想象,丰富故事内容,写出自己的情感。师∶好了,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