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大家每天早起早睡,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坚持到校上学是为了什么?
师∶哦,你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师 ∶嗯,你对学习有独到的见解。
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答案 ?恩,请你谈一下 !
师∶哦,你说你想拿第一名,这样爸爸妈妈就会带你去游乐场去玩,因为去游乐场是你的梦想。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像你们这样大的时候他也树立了自己读书的目标,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入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边读边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一∶ 用笔勾画出文中的重点生字词。问题二∶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师∶好,开始你们的朗读吧。看大家已经读的差不多了,在刚刚的朗读中,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对文章做了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继续坚持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现在请同学们合上课本,老师已经将本节课的生字词整理到了多媒体上,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呢 ? 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就你吧。
师∶大家说她读得怎么样啊 ? 嗯,这次读的很有气势。
师∶哦,你说她有一个字读错了,那这个字应该读为 ?
师∶嗯,振。这是一个翘舌音,来,跟老师一起读一遍。
师∶除此之外呢,老师还要强调一下这个字的书写,这个字的部首是提手旁,现在老师用左手将它的部首遮住,剩下的部分就可以读为?
师∶没错,星辰的辰。所以,我们可以怎么记住这个字啊?
师∶非常好,加一加,手加辰就是振。
师∶攻克了本课字词关,我们接下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啊?
师∶你已经脱口而出了,三件。那你来说说吧! 师∶有点不够简洁,能不能再概括一下啊 ?
师∶这次就很好了,本文写了少年周恩来表明自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疑惑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和目睹中国妇女受辱三件事情。
三、析读
师∶现在,老师就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课文中的哪一件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说明理由,稍后老师会请小组代表进行分享。
师∶好,时间到,看来大家已经讨论的差不多了,第二组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那小组代表就来说说吧。
师∶你们小组喜欢的是表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这一事件。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分的内容。这是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的问题——为了什么而读书?学生们都是怎样回答魏校长的问题呢 ?
师∶嗯,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还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也有的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师∶那少年周恩来是怎么回答的呢 ? 师∶瞧瞧,清晰而坚定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师∶让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类回答有什么不同?现在请四位同学分别扮演文中的三位学生,和少年周恩来。其他同学认真听。
师∶你们读的呀可很有感情,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魏校长的课堂。大家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师∶哦,你说这些学生都是为自己而读书,为了满足私欲而读书。
师∶那周总理呢 ? 师∶是呀,他把自己读书的目的与国家的命运,为国而读书。
师∶那么,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师∶对,少年周恩来从小就有不同寻常的追求,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读出对少年周恩来的赞赏和钦佩吧。
师∶第二小组的同学,你们也有想说的。
师∶你们要分享的是亲眼目睹中国妇女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到欺侮这一事件。
师∶你能具体说说这位中国妇女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到了怎样的欺侮吗 ?
师∶嗯,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不仅不惩罚肇事者外国人反过来训斥她。
师∶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不公平的事情呢?联系上下文说说。
师∶哦,因为中国太贫穷。还有不一样的答案吗 ?
师∶嗯,中国太弱。那我们用原文中的话可以概括为什么呢?
师∶有同学已经找到了,说出了"中华不振",那再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中华不振"的 ?
师∶没错,当时的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人民遭受欺凌,政府无能,群众敢怒而不敢言,正如落后就要挨打一样。
师∶这件事情给少年周恩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 师∶第三小组的代表,请你们来说说。
师∶是的,通过这件事情让他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而且深刻认识到中国人要想站起来就必须振兴中华。
师∶那么这也是他要下定决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你表达的很清晰,大家配合的也很默契,都请坐。
四、品读
师∶读完少年周恩来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悟呢 ? 师∶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就请你。
师∶你说,你要向少年周恩来学习,要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师∶看来这篇课文是真的触动到你了,好,请坐。
五、小结作业
师∶好了,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不知不觉又到了下课的时间。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理清了课文的内容,感受到了周恩来把读书的目的和国家的命运,国家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国而读书。
师∶那课后就请同学们完成这样一份作业∶继续搜集有关周恩来的故事,下节课我们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