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师∶同学们,春夏秋冬,四季交替。那一说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就请你!
师∶哦,你说你觉得春天万物复苏、夏天杨柳飘飘 ;
师∶还有吗 ?好,旁边的同学也来说说 !
师∶在你的眼中,秋天是果实累累、冬天是白雪皑皑的。
师∶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真强啊,而且还抓住了四季的特点,请坐!
师∶那我们大家谁能具体说下秋季的特点呢?因为有一位大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
师∶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就请你。
师∶哦,你说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是金黄的,是个美丽浪漫的季节;
师∶看来你对秋天也是万分喜爱啊 !请坐。
师∶那今天呢,老师就带领大家跟随现代诗人刘大白,一起走入课文《秋晚的江上》。看一看在诗人眼中,秋天的夜晚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色!
二、初读
师∶老师课前给大家布置了搜集诗人刘大白的任务,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呢 ?
师∶看你踊跃的举起了手,就请你吧。
师∶哦,刘大白,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楼,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师∶还有吗 ?
师∶嗯,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在著名诗人、文史学家。
师∶介绍的很详细啊,看来课下预习很充分,请坐。
师∶那现在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名家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同时边听边划出句子的朗读节奏。
师∶好,范读结束了。哪位同学愿意朗读一下呢 ?
师∶最后一排的男生,就请你吧。
师∶大家说他读的怎么样呢?是呀,声音洪亮、非常的有气势。师∶但是读的时候如果再慢一些,节奏感再强一点就更完美了。比如∶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驼着斜阳/回去。师∶你再试着朗读一遍 !
师∶嗯,这次就比第一次好多了,请坐。
三、析读
师∶经过我们刚才的朗读,我们对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那现在老师再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读完诗歌,你的眼前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说说你的感受。稍后老师会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师∶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超越组的同学看起来胸有成竹的,请你们小组代表先来说说吧。
师∶哦,你总结了一个词--"倦鸟归巢图"。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师∶嗯,这一句"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驼着斜阳回去"
师∶那从这些句子中你们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呀 ?
师∶是的,天色渐晚,鸟儿驮着太阳回家了。
师∶同学们觉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鸟儿啊?老师提醒一下,结合文中的词语寻找答案哦!
师∶诶,在外飞翔了一天的疲惫的鸟儿。咱们通过"倦了"这两个字可以感受到。
师∶那老师在这有一个疑问了,能不能把"驮"字换成"背"字?
师∶看大家都一致的摇了摇头,是的,不可以。那为什么呢?
师∶看同学们也露出了疑惑的表情,那老师提醒一下,从"倦了"一词中去思考。
师∶嗯,我好像听到了答案,来,大点声音!
师∶没错,从"驮"字中更能感受到鸟儿的疲倦、劳累。如果换成"背"字,就感受不到鸟儿的疲惫了。
师∶既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只执着而又疲倦的鸟儿,那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句呢 ?
师∶是的,心疼、怜惜的语气。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读一读这句吧。
师∶好,同学们都请坐,超越组的同学分析的很深入。师∶进取组的同学也有想说的,那说说你们小组的看法吧。
师∶哦,你说你们看到了一幅"抖落斜阳图"。从"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感受到的。
师∶这一节中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师 ∶是的,有斜阳还有芦苇。
师∶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芦苇呢 ?
师∶嗯,有学生说见过,芦苇是白色的。还有同学说没见过。
师∶别着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芦苇的图片,请看多媒体。
师∶的确芦苇是白色的,看起来非常的美丽。
师∶老师在这还有一个疑问。"掉"字这个字用的有什么好处呢?
师∶看大家好像被难住了,没关系,老师换一个说法,你们从"掉"字感受到了什么?
师∶是的,"掉"字形象地把斜阳倒映在江面上的画面感描绘出来了,突出了诗人想象的奇妙。瞧瞧,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用的是多么精妙啊!
师∶那这一节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
师∶没错,拟人。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
师∶哦,"红颜"这两个字。的确,"红颜"写出了斜阳的光辉洒在芦苇中染红了芦苇的景象。
师∶那我们现在边想象画面边读一下这一句吧。
师∶果然,理解之后再读诗句,别有一番韵味。
四、品读
师∶那现在老师再给大家播放一段音乐,我们一起跟着配乐再来朗读一下这首诗,再次体会画面的美好意境,感受诗人传达出来的情感吧。
五、小结作业
师∶好了,同学们,不知不觉又到了下课的时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呢 ?课代表,请你来说一说。
师∶是的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暮江归鸟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师∶其实呀,诗歌的魅力不仅如此。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呢,老师在这里就不进行赘述了。课下就请同学们继续学习并完成这样一份作业∶想一想夕阳下还有哪些景物被染红了呢?仿照课文第二节续写诗歌。师∶好,同学们,下课。
-
上一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逐字稿 -
下一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花牛歌》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