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7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老师要先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师∶第一副图片,这是哪里呀 ?
师∶嗯,我听到有同学说,这是西湖,没错,就是西湖!苏轼曾把西湖比作西施,足见它的迷人与美好。
师∶好,第二幅图片,这展示的又是哪里的景色呢 ?
师∶嗯,语文课代表第一个就把手举起来了,那就请你来说一说吧!
师∶你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的!这幅图片说的正是庐山瀑布的景色。
师∶你的知识储备真丰富 !好,请坐。
师∶同学们,今天呀,我们同样是要来学习一处著名景观,那就是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它是怎样的呢 ?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初读
师∶接下来,老师就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边读边解决这样两个问题。
问题一∶用手中的笔圈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词。
问题二∶这篇游记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介绍的双龙洞?
师∶好,开始你们的朗读吧。师∶大家读书的声音渐渐小了,不少同学已经小手背后坐好了,那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生字词。
师∶现在,请同学们合上课本。我找同学来读一读多媒体上的这些字词。
师∶穿蓝衣服的男同学,就你吧。大家说,他读的怎么样 ?
师∶嗯,声音非常的洪亮,相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请坐。
师∶哦?我听到有同学说,他有一个字读错了。那这个字应该读为?对,浙,来,跟老师一起读一读∶浙江,浙江。
师∶除此之外呢,老师还要为大家强调"簇"的书写。同学们,这个字我们该如何记住它的书写呢 ? 师∶老师看大家都皱起了眉头,看来这个问题可是难住大家了。
师∶我们来想一想,古时候,同姓的人居住在一起,叫做族,然后大家都生活在竹屋下,也就是"住屋下面一族人"。 师∶怎么样 ?是不是瞬间就记住这个字的书写啦 ?
师∶好,攻克了字词关,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这篇游记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介绍双龙洞的呢 ?
师∶前面的这位同学小手举的高高的,就请你来说。
师∶哦,你说这游记是按照洞内、洞外两部分写的,先写洞外的景色,后写洞内的景色。
师∶说的很对,不过能不能说的再具体些呢 ?
师∶同桌举手了,那就请你来说一说。
师∶嗯,你认为作者记录了沿途风光,并且按照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描写了双龙洞的风景。
师∶你们两个可真是黄金搭档,经过你们的共同补充呀,整篇文章的思路就清晰直观的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三、析读
师∶现在呢,老师就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双龙洞每一处景观的特点是什么?
师∶我看到已经有同学举手了,看来大家已经讨论的差不多了,那现在,就来分享你们讨论后的成果吧。
师∶第一组的同学最快举手,那就请你们先来说一说。师∶嗯,你说双龙洞沿途的风景美丽、明艳。 师∶那老师就要考考你了,作者在沿途中都描绘了哪些景物呢 ?
师∶哦,有满山的映山红、油桐、粉红色的沙土。师∶啊,二组的同学补充到,还有第三段中的溪流。师∶果然,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回就非常全面了!
师∶那作者都是通过哪些手法来刻画这些景物的呢 ?
师∶嗯,对比,把山上的映山红和盆栽里面的杜鹃对比。哦,不光如此,还运用了排比描写溪流的不同状态。
师∶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的呢 ?
师∶是呀,更能体现出映山红顽强的生命力。也更能突出溪流因为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形态。 师∶好,请坐。 师∶同学们,作者除了写映山红和溪流,又是如何描写油桐的呢 ?
师∶是的,就是这一句∶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师∶你们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 师∶嗯,惊喜,激动。那画面仿佛是这样的……
师∶哇,这有一片,看,那里也有一片。
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边想象画面,边带着惊喜之情来读一读这一句吧。
师∶果然,理解的到位,大家读的呀,也是格外的有感情了!
师∶这是沿途的风光,那洞外和洞内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师∶好,第二组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就请小组代表来说一说吧。
师∶嗯,你说洞口很宽,外洞很大,可是孔隙却又窄又小,到了内洞时又变得又大又黑了。
师∶那……孔隙窄到什么程度?是这么窄?还是是这么窄?(用手比量)
师∶你挠挠头,想不到了,没关系,请坐。
师∶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孔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多大? 师∶好,视频播放完了,现在知道孔隙有多大了吧 !
师∶那面对这又窄又小的孔隙,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呢?哦,紧张? 师∶从哪看出来的?
师∶没错,就是这一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瞧瞧,仅仅是通过"稍微"一丁点儿"两个词语,作者的紧张之情京跃然纸上了,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呀!
四、小结作业
师∶好了,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课的时间了,本节课,我们见到了沿途明艳魅力的风格,也体会了内洞、外洞的神奇景象。其实呀,文中精彩的语句可远不止如此。课后,就请同学们继续阅读双龙洞的其他部分。并完成这样一份作业,那就是将双龙洞这处景观介绍给你的父母听。师∶好,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