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或者基本观点,是哪两个?很好,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那么,联系的根本内容、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呢?就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那么矛盾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板书:矛盾)
讲授新课
总议题:什么是矛盾?
议题一:矛盾的含义是什么?
提起矛盾,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这个词语,如同学间有矛盾了、还有一个成语叫自相矛盾。那么在这里大家要注意,这些 “矛盾”,与哲学中所讲的 “矛盾” 是一样的吗?
嗯,它们是有区别的。一方面,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纠纷,只强调对立,是哲学矛盾的具体形式;另一方面,自相矛盾讲的是古代有一个人卖矛也卖盾,他说他卖的矛能穿破世界上一切东西,他卖的盾呢世界上一切东西都穿不破,这是指主观思维的前后冲突,是一种错误,也区别于我们哲学中所说的 “矛盾”。
我们所讲的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这是矛盾的含义。(板书:含义)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矛盾是在事物内部中存在的,也就是说矛盾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统一体破坏了,矛盾也就不存在了。此外,矛盾指的是对立和统一,比如说长短、难易等,首先二者有区别,不一样,体现对立;其次,长和短、难和易都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长的比较何来短,没有难作为比较何来易。因此,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议题二: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其中,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我们来分别学习。(板书:基本属性)
我们知道,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而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两者地位和利益是相互对立的。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大家说这体现了矛盾的哪一基本属性啊?
很好,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板书:斗争性)
那么再请大家思考,哲学中的 “斗争性” 仅指那种水火不容、针尖对麦芒的斗争吗?
嗯,不是的。哲学所讲的 “斗争性” 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 “斗争” 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哲学上的 “斗争性” 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而日常生活中的 “斗争” 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它们同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一样,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明确了矛盾的斗争性,我们再来学习一下矛盾的同一性,它是如何表现的呢?我们还是通过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的同化和异化作用来理解。
我们知道,光合作用是同化作用的代表,细胞呼吸是异化作用的代表。那么,光合作用的产物 —— 糖类,是细胞呼吸的原料;而细胞呼吸的产物 —— 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这就是矛盾同一性的第一个表现,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板书:同一性) 在一个生物的有机体内,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相互依赖,双方以彼此的产物为原料,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再来看矛盾同一性的第二个表现。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有这样一句话,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在这句话中的难和易就是相互贯通的,二者通过哪个条件来实现转化?对,就是学习。
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矛盾的斗争性是指一切差异和对立,只要有矛盾,就一定有对立的双方,因此,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而矛盾所存在的统一体,比如同化异化作用必须在生物体内才能实现,当生物死亡,矛盾存在的统一体不存在了,矛盾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在这一方面来说,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刚才我们分别学习了矛盾的基本属性,那么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继续探究。(板书:关系)
我们还是用生物体中同化异化作用来说。首先,如果没有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同谁依赖、向谁转化?若没有短的比较,又何来长呢?所以,这说明了什么?好,你来说。
没错,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是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第一层关系,强调对立。
那么斗争性能离开同一性而单独存在吗?嗯,是不能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必须存在于生物这个统一体中,如果生物死亡,统一体破灭,矛盾也就不复存在了。这说明,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比如现在我与大家就构成了一个教学统一体,这一统一体的矛盾就是我教大家学,咱们教学相长,当大家高中毕业,我们这个统一体就会破灭,我教你学的矛盾还会存在吗?嗯,就不会存在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往往也是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因为你们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好,就像马克思曾说过的,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美吗?假如没有假钞,钞票会制造得这样精美吗?矛盾双方就是这样,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就是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大家能理解吗?
知识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你来。
嗯,总结得很全面。今天我们学习了矛盾的含义,还学习了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二者的关系,由此得出结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矛盾。
同学们觉得自己掌握得怎么样啊?嗯,老师也觉得大家掌握得不错。
下面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同学们在课下通过设计一份自我修炼计划,全面分析理想中的 “我” 和现实中的 “我”,找出差距,制定详细的计划,脚踏实地朝着理想方向前进。
升华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送给大家一句蕴含矛盾的古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希望同学们以勤奋的态度对待学业,将梦想化为现实的动力,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克服困难和挫折,在未来青春之路上一路豪情一路歌,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
上一篇
高中政治《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逐字稿 -
下一篇
高中政治《实践》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