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师∶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请大家观看纪录片《沙漠的旧貌与新颜》。
师∶好,对比图片大家发现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前后,有什么变化呢?
师∶是的,之前黄沙漫天飞舞,之后却是绿意盎然。
师∶那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变化呢 ?
师∶嗯,通过预习大家有所了解,这和一个人无私的奉献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
师∶大家一起板书今天的课题。(板书∶青山不老)师∶来!大声齐读课题!
师∶让我们带着好奇和疑问,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
二、初读
师∶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师∶好,带着问题开始朗读吧。
师∶大家读书有收获了吗。一起走进"字词大闯关"
师∶谁愿意第一个来闯关 ?师 ∶你的手举得最高,请你来读!
师∶大家说,她读的怎么样 ?
师∶嗯,是呀,声音洪亮,很有节奏感。真像一个播音员!
师∶哦?哪个字没有读准 ?请你帮她改一改。
师:对啦!这个词语应该读∶"盘踞"(ju)",是四声。你听的可真仔细
师∶来,跟这位小老师一起读2遍。
师∶好,老师想考考你"肆虐"是什么意思呢 ?
师∶对,"肆虐"是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是指大风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师∶看来你预习十分充分,把掌声送给他!
师∶攻克了字词关,我们来解决刚才的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师∶请你来说,很好,课文写了一位普通的老人坚持十几年如一日植树造林,不惧环境的恶劣,种种艰苦,在贫瘠的土地创造出了一片绿洲的感人故事。
三、析读
师∶接下来,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仔细品读课文,并用划句、圈词、写体会的方法,先来独立学习,然后组内交流、讨论问题∶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 ?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师∶稍后,老师会请小组代表进行分享。汇报的小组会全员加分。
师∶好,带着问题,开始学习吧!
师∶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对重点词句作了批注,并且留下了自己读书的收获。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好习惯 !
师∶嗯,大家都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哪个小组先来分享?
师∶第一小组的同学已经全员举手了,那就请你们小组代表来做分享。
师∶嗯,你们对重点词句"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感受非常深刻。
师∶从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画面呢 ?
师∶是啊!那昔日的荒漠如今漫山遍野都是绿意盎然的景象,是一幅绿树环绕,涛声阵阵,泛着绿波的画面。'
师∶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这样写又有什么好处呢?
师∶是呀!比喻句读起来更加生动形象,仿佛我们的眼前已经浮现出那泛着绿波的画面。
师∶说的多精彩呀!把你口中这绿意盎然的画面再次读出来吧 !
师∶这时候作者和大家的心情一样,是那样的喜悦,高兴!这是为什么呢 ?
师∶对,是因为在荒漠中这片绿洲带来的惊喜,而这正是眼前这平凡的老人创造的伟大奇迹。
师∶再用你的朗读声来赞美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吧!
师∶请同学们再来细读文章剩余部分,边读边思考∶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
师∶我看第二小组的同学,也已经跃跃欲试了,就请你们来!
师∶"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就是平凡的老人了创造的不起的奇迹。(板书∶创造奇迹)
师∶诶?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列举数字呢?是否可以直接说三千七百亩林网 ?
师∶是的,文中反复罗列数字,是为了突出老人植树造林的时间之久,贡献之大。以一人之力,创造了绿色的奇迹。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是呀,如果直接说三千七百亩林网,就不能表达出这个效果了。
师∶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这样的奇迹的呢?
师∶是呀,是在老人五个年老的同伴和与他风雨同舟的老伴相继去世,以及常年累月的艰苦生活的条件下创造的。师∶谁还有补充呢 ?
师∶是呀,不仅如此,还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更没有子女的陪伴和照顾,八十多岁的老人应该是在家安享清福的年纪,而文中的老人在这十五年的植树造林过程中,却经历了种种磨难。
师∶想一想。文中描述这种种磨难,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好处 ?师∶嗯,更能衬托出老人不怕艰难困苦,改造山林,造福子孙后代那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师∶让我们通过图片看一看八条沟,七条防风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成就吧!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大家的惊讶和敬佩。
师∶此刻同学们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如果你在现场听了老人的讲述,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师∶"您是最平凡也是最伟大的人!"
师∶嗯,"您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感染着每一个人!我们要向您学习!"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相信此刻你们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文章的观点,也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你们能找到吗 ?
师∶对啦!就是课文最后一段∶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师∶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师∶是的,这句话表面上指的是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会一直存在,更深层的含义是指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不老,精神不老,青山也就不会老。(板书∶植树造林、青山不老)
师∶同学们体会的多深刻呀 !带着感悟再来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老人的精神品质。
四、小结作业
师∶时间过的真快啊 !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
师∶嗯。我们跟随课文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
师∶课下请给这位植树造林的老人写一封感谢信,把你想说的话告诉他吧!也可以为他设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让他的光辉事迹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师∶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