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今天,我们就以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是什么” 为议题,探讨依法治国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板书: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讲授新课】
议题: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是什么?
我们知道,从去年春节至今,我们始终在与新冠疫情作激烈的斗争,较外国而言,我国的疫情率先得到控制,企业与学校积极复工复课,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那么我们今天就以抗击疫情的几个重要事件为例,来探求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请大家结合材料,探讨依法治国要坚持的原则。
材料: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并且在疫情期间,也是我们的党员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为抗击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好,有没有同学想起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嗯,很好,请坐。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可以从原因和要求两个角度来理解,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是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 —— (领导核心和主心骨)。因此,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也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其次,坚持党的领导需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板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那么除了坚持党的领导之外,我们还需要坚持哪些原则呢?让我们继续探究。我们之前讲到,我们社会历史的主体是 —— 人民,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也是 —— 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那么我们的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发挥谁的力量?(人民) 很好,我们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坚持的第二个原则就是,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因为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发挥人民的力量。要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板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我们都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我们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的第三个原则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疫情期间,出现了一些 “不公平”“不平等” 的情况。展示《武汉籍员工被辞退》《女干部拒绝戴口罩》《对老人儿童特殊照顾》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些做法是否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等会来分享下自己的看法。
好,你来。嗯,很有见解,请坐。还有别的同学想说吗?好,你来。很好,非常深刻,请坐。我们认为,第一幅图片体现出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歧视;第二幅图片是在防疫期间,存在个别干部搞特殊的情况,体现了没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三幅图片是我们对特殊人群进行额外关照,并不会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相违背。我们强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但是我们也允许合理的差别,以达到实质的平等。
3.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板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除此之外,我们全面依法治国还需要坚持什么原则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进行思考。嗯,很好。我们还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那么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好,你来说一下。嗯,很好,请坐。我们现在不仅要完善法治,更要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如行人闯红灯,我们既要完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也可以通过设置交通违法曝光台,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来减少行人闯红灯行为。如疫情期间故意隐瞒、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人员会被列入社会失信人员名单,严重者处以行政处罚,同时,加强对这些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等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4.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板书: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习总书记强调,对世界上的优秀法治成果,要积极吸收借鉴,也要加以甄别,有选择性的吸收和转化,不能囫囵吞枣、照搬照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才能取得成功。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体现中国的特色。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最后一条原则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5.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板书: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知识小结,布置作业】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全部内容,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你来。
总结得很全面。我们一起学习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五项基本原则,深入剖析了坚持这五项基本原则的原因和要求。
下面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收集你身边关于积极推进依法治国的案例,做一个案例分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升华】
同学们,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法治的现代化。我们要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持续奋斗。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
上一篇
高中政治《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逐字稿 -
下一篇
高中政治《建设法治国家》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