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 18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赠刘景文》,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上课之前,请大家欣赏老师带来的秋天美景图。
师∶欣赏过后,谁来谈谈你的感受呢 ? 师∶你是第一个举手的,请你来说。
师∶你说呀,火红的枫叶,像一个个燃烧的火把,带来了秋天的热情。
师∶再请你来补充! 师∶金黄的玉米,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带来了秋天的富足。
师∶是啊,秋天是个迷人的、丰收的季节。 师∶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苏轼笔下的秋天。
师∶拿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美美的齐读课题。师∶你能在课题中发现一个名字吗 ?
师∶你说,刘景文是大诗人苏轼的朋友。 师∶那苏轼要送给朋友什么呢 ?
师∶让我们踏上古诗这条时光隧道,穿越回北宋,去和苏轼对话吧!
二、初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朋友,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师∶古诗读完了,我们变成小诗人去闯关吧!字词大关谁来闯?师∶请这位自信的小诗人!
师∶第一位小诗人遇到了困难啦,谁来帮帮他 ?
师∶对啦 !这个字就读平舌音"残can",跟这位小诗人一起读2遍。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请你来说。
师∶"歹徒非常残忍"。你用造句的方式记住了"残",可真会学习。
师∶谁来提醒大家,写"残"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
师∶是啊,这也是老师想提醒大家的,"要想把残写正确,两横一撇要明确"。
你也有一双火眼金睛 ! 师∶ 同学们在田字格中写两个"残"。
师∶写完之后,同桌之间交换批改,如果同桌的字写得规范正确,请你奖励他一颗五角星!
师∶攻克了字词关,大家能读好古诗了吗 ?
师∶老师也想当小诗人,读诗给大家听!请小听众们注意标出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师∶你是不是也想读了呢 ?带着节奏再来读读古诗吧。
三、析读
师∶现在我们通过时光隧道已经来到了北宋,要开始和苏轼对话了。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哪些诗句让你看到了画面?借助注释来理解,和同桌分享你的感受。一会儿老师就要开始发小诗人的胸章了!赶快开始吧 !
师∶看看谁第一个得到胸章呢 ? 师∶请小手举得最高的小诗人,你来分享。
师∶你找到的句子是∶"荷尽已无擎雨盖"。 师∶从这儿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
师∶哦,你说啊,我们看到∶荷花池中的荷花已经开尽了,凋谢了,连那擎雨的荷叶也都枯萎了。 师∶说的多好呀,恭喜你第一个获得了胸章。掌声送给他 !
师∶"擎"这个字是什么样的动作 ?谁能表演出来? 师∶请最后一排的男生你来表演。
师∶我看到了这位同学的手高高的举起,做出了向上托的动作,所以这个字是手字底,你看,汉字学问可真大呢 !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这样高高举起的荷叶通常会出现在什么时候呢?
师∶你说,会出现在夏日荷花开得很茂盛的时候。
师∶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荷尽"图。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 ? 师∶你说!这样的画面给人一种低落、悲伤、伤感感觉。
师∶请你边想画面边读诗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小诗人还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呢 ?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迫不及待的要分享了。请这位小诗人,你来说! 师∶"菊残犹有傲霜枝"。
师∶不错,一幅这样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菊花开败了,而花枝却依然骄傲的挺立在寒风中,与冰霜抗争。
师∶比较以上两图,你觉得菊花身上有什么样的精神?大家一起来说吧。
师∶我们感受到了菊花骄傲、自信的精神。师∶请你再来补充!
师∶你说呀,菊花那勇敢、坚强的精神感染着我们。
师∶用你的朗读声来赞美这样坚强不屈的菊花吧 !
师∶此时,不知苏轼有何感想。接下来老师来当记者,采访苏轼。
师∶谁愿意配合老师当苏轼呢 ?老师看到你满满的自信,就请你吧!
师∶苏大才子,久仰大名!看到此情此景,你有什么话想对朋友说呢?
师∶"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师∶苏大诗人的句子真是精辟 !谁看懂了他的心思?
师∶原来诗人想对朋友说的是∶请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这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时节。
师∶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师∶金黄的柿子,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鸭梨、酸甜可口的山楂……
师∶是啊!诗人就是诗人,眼光就是不凡。他一改悲凉的情绪,看到的确是秋天沉甸甸的收获,诗人对秋天真是偏爱有加呢 !
师∶谁来替苏轼把这句话吟诵给刘景文?
师∶这位小诗人可真会吟诗作对!我从你的口中听到了菊花身上那股自信和坚强。胸章奖给你!
四、小结作业
师∶时间过的真快啊 !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结的非常深刻!今天我们穿越回古代和大诗人苏轼进行了对话,读到了他优美的诗篇,也感受到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师∶同学们认为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课下,用写、画、讲等形式表达你对这个季节的喜爱吧。
师∶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
上一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逐字稿 -
下一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逐字稿